原本标题是“忠于自己信仰”,想了一下之后,觉得信仰与内心还是有所差别,谈及信仰所需的话语背景和逻辑体系,与谈内心,是不同的。
这里说的忠于自己内心,从完整的理解看,当然只是事物的一方面,因为从经验常识看,忠于自己的内心,首先这种“内心”就是因人而异、因事而异。对待同一个人、同一件事,不同的人,其“内心”是不同的。其次,“忠于”来说也存在着不同的场景,如果赋予内心一种价值取向,那么忠于或不忠于,最终取得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。第三,“自己”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,有的人是很明确非常自我的,但是有的人其实自我意识是非常弱的,类似生物上母爱的本能,还有的人有一定的修为,除了自我之外还有一个本我,这个本我可以关照自我的所思所想,更别提在本我之上,还有理论学家发明出诸如阿赖耶识等更魔幻的名词。
事虽难,作则必成;路虽远,行则将至。上述这样分析,目标是为了更加尽可能全面准确分析,而不是营造一种复杂的思绪为不可知论铺路。虽然我们的时空在我们当前的认识下,确实是混沌无序并必将走向寂灭,但我们不要忘记了,这些认识都是基于我们人自己的意识思考,意识与存在之间,是否百分百贴切地反映和记载一一映射关系,这个只有到最后才知道。所以大多数时候,作为唯物论者,面对艰难险阻,纵然感叹自然的伟力,但我终究还是倾向于人是可以发挥作用,去认识、去开创、去营造秩序的,因为时间和空间总有自己的标度,这么宏大的标度中,也总可以有人的一席之地。
这么说来,“忠于自己内心”,这里说的就更多是向内求索,即在看待和处理自己无可奈何或者与外界关联不大的事情上。
比如在感情上,你或许有自己的信条,相信一见钟情,也相信日久生情,相信爱感动天,也相信双向奔赴,相信情比金坚,也相信一切敌不过利益或时间。在你遇到一个你很喜欢并很渴望与之共度一生的人时,你可以疾风骤雨般热烈追求,也可以和风细雨般坚守。你可以一等16年,也可以及时止损。不同的选择总有不同的结果来对应并让你承受。所有种种选择,都无可厚非,也无差别。赋予其差别的,是你自己的内心。最难处就在于,你选择了坚守,但你又时不时地想止损,你选择了止损,但你又时不时地后悔没有坚守。结果你可能坚守了之后依然一无所获,也可能止损之后遇人不淑渴望再回头,同样,你也可能及时止损之后所遇皆所爱,过上幸福的生活,或者,坚守到最后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没有一定之规,自然设计了所有的道路,通往所有的方向。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你偶尔有时的迷惘彷徨,其实来源于你自己对内心选择的否定与不忠。你若坚定地选择忠诚自己相信的和选择的,那么无论狂风暴雨烈日海啸,都不曾会让你停下,更不曾把你打倒。
比如在工作上,与感情上的道理相通,无论你为别人做事,还是为自己做事,你都有话说。为别人做事就要忍受盘剥,为自己做事就要无限操心。做生意失败血本无归,或者被领导边缘化无人问津,这都是常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有人成功就一定有人失败,当然,这种成功或失败,都是外界定义的标签。这些标签,如果你有忠于自己的内心,就会自动从你的意识里脱落。先长的眉毛没有后长的胡子长,有时候并不是完全看先发优势,甚受必大费,厚藏必多亡。不是嘴大吃的多,而是命久吃得多。无论顺境逆境,你若有自己坚定的内心所向,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,如果你真的忠于它,你就会发现脚下永远有一条路,自己的路。
世界上最伟大的天赋,不是天赋本身,对于个体来说,如果弱小,那么你的天赋是你真正忠于自己的内心,日复一日久久为功。对于群体来说,则是组织起来联合起来,形成磅礴伟力气吞山河。
版权免责声明: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,请自行鉴定真假。如有侵权,违法,恶意广告,虚假欺骗行为等以上问题联系我们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admin520.cn/article/769.html